第十章:多重循环
第十章:多重循环
本章目标
- 为什么要使用多重循环
- 掌握C#的多重循环
- 掌握在多重循环中控制语句的使用
本章内容
1、为什么要使用二重循环?
案例分析:
若有3个班级各4名学员参赛,如何计算每个班级参赛学员的平均分?
分析:
外层循环控制班级数目,内层循环控制每个班级学员数目
所以只能通过使用二重循环实现
2、什么是二重循环
概念:一个循环里面嵌套一个或多个循环
案例分析:
【示例】若有3个班级各4名学员参赛,如何计算每个班级参赛学员的平均分?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//外层循环控制班级
for (int i = 1; i <= 3; i++)
{
int sumScore = 0;//声明变量,保存每个班级的总分
Console.WriteLine("请录入第{0}个班级学生成绩:", i);
for (int j = 1; j <= 4; j++)
{
Console.WriteLine("请输入第{0}个学生成绩:", j);
int score = Convert.ToInt32(Console.ReadLine());
sumScore += score;//累计成绩
}
int avgScore = sumScore / 4;//求平均分,不考虑小数
Console.WriteLine("第{0}个班级的平均分为:{1}", i, avgScore);
}输出结果 :
【示例】通过二重循环输出九九乘法表
1 | //for 循环实现 |
输出结果:
1 | 1 x 1 = 1 |
3、二重循环的控制语句
概述:
在嵌套循环中使用,例如在内层的循环中使用 break 语句,那么程序只会跳出内层的循环,并不会影响到外层循环的执行。
执行流程
本章总结
- 二重循环的语法
- 理解二重循环的控制语句使用
课后作业
1.打印九九乘法表
2.有一篮球从6楼(每层楼高4米)坠落,落地后反弹的高度是掉落时高度的1半,
请问经过5次落地反弹后,篮球共经过多少距离,且最后的高度是多少?
3.编写程序,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10个数。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。提示:斐波那契数列数字排列规律为:1,1,2,3,5,8,13,21……
4.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《算经》一书中提出的数学问题:鸡翁一值钱五,鸡母一值钱三,鸡雏三值钱一。百钱买百鸡,问鸡翁、鸡母、鸡雏各几何?
5.打印图案
图案1:
图案2:
图案3:
图案4:
图案5:
图案6:
图案7:
图案8:
图案9:
图案10:
图案11:
图案12: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广创科技教育-Blog!
评论